大学城怎么布局
1.在不打mod的情况下,天际线2里的学校一般都占地面积比较大(小学除外),将教育体系聚集在一起不仅能更方便地规划路网,而且看着也很舒服,有那种科研之城的美感。
2.这个大学城(虽然我更喜欢用超电磁炮里的学研都市来称呼它)区域不仅要有各种学校,而且需要为这些学校配备全套服务,如消防警察医疗邮政交通通讯娱乐等。这些配套建筑也可以填充路网并丰富区域内的建筑多样性。
3.理工大学应该和射电望远镜、服务器集群等(其实还有地质研究中心的,但是这玩意被我放到政务中心那边去了;强子对撞机太占地方而且太耗水了,所以也没做进去)聚集,医科大学应该和疾控中心、健康研究所等聚集,体育场馆之间应该聚集,形成大学城区域内的不同片区。因此,我尽可能地将同一领域的建筑靠近放置,把理工类布局在西北,医疗类布局在北侧,体育场馆布局在南侧。
4.学生们不仅需要在教室内学习,更应该保持身心健康,因此大学城区域内我安排了二十多片球场和十处公园,以满足学生们的运动和娱乐需求。
5.天际线1里有过文科的学校,天际线2里没有,但是预购奖励中的国家美术馆感觉很适合作为一个文科学校的样子,所以我把国家美术馆加了进来。
6.第三版向第四版改动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疾控中心附带的医疗直升机停机坪。这玩意搞得我周围不能放高一点的建筑,最终只好重新调整了相关建筑的位置,并拆掉了一所小学(小学这个做在居民区里也可以)。
7.道路我使用的全部是步行街区。我个人是比较排斥私家车的,提倡步行/骑行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一方面可以缓解拥堵,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碳排放(真的吗)。个人认为,大学城应该是一个相对安静的、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地方,因此我选择使用公共交通步行街,以减少车流量。公交车可以用于大学城和住宅区之间的连接,而地铁则用来连接大学城和市中心以及机场、火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大学城内部的话,可以通一两条公交线路来运输往返于各建筑和地铁站之间的客流,但是实测并没有那个必要(基本上都是地铁直接辐射范围,再等公交还不如直接步行街溜达呢)。有轨电车开进大学城会很好看,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曾经做过把通到校门口的有轨电车延伸的项目,穿过大学校园最终拐到学校后面或者是从学校东侧的体育场折返(虽然最终当地政府表示没有这方面的预算),但是实际上这个大学城并没有那么多的客流,而连接大学城与市里其他模块我选择使用地铁。
8.学院多放了一所是因为在人口达到约15w的时候,如果产业结构是以无形货物(办公行业)为主的话,学院会塞不下,因此在第三版和第四版中我多加了一所学院。
9.多余的格子我基本上都是用低密度办公区进行了填充,办公区的软件、电信、金融、媒体等企业和学研都市可以说是非常地搭,而低密度的矮楼也不至于喧宾夺主,反而更像是一些附属的建筑。商业我主要做在居民区了,因此我设计的时候选择了低密度办公区——不过感觉标志性建筑北美商业区分类里的典范餐厅和速来吃这两个楼可以做成食堂,典范餐厅2×3随便放,速来吃6×10可以放在学院②附近的篮球场那里,正好6×10能塞得进去。